扫描以上二维码,关注文物网,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。
记住密码
据世界麻将组织透露,根据日本东京千叶县麻将博物馆持有者野口恭一郎的遗愿,包括“五彩螺钿牌”在内的大批藏品,将回到故土。 世麻组织秘书长助理姚晓雷表示:除了“五彩螺钿牌”之外,这批藏品中还有一些皇宫用牌,包括翡翠的、纯银的、各种骨头的、犀牛角的,以及梅兰芳的牌、张大千的牌、袁世凯的陶瓷牌、各种明代马吊牌版和各种明清时代的麻将桌等。 “末...
2012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日前在京揭晓。和历次评选一样,此次评选在坚持学术标准第一原则基础上,体现遗产保护原则,所有当选项目都得到地方有关方面高度重视与保护。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迄今共进行了23届评选,当选项目已有约100项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有些项目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,或成为国家考古公园,在得到保护同时服务于社会大众。 技术课题:墓葬的保护 山东定陶灵圣湖大型汉墓以规模巨大、墓葬结构...
后母戊鼎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,宛如汇纳百川的大海奔流不息,一件件古代文明瑰宝闪烁其间。《收藏》副刊自2009年创刊以来,一直着眼于人类文明史的展示,以及国内外相关事务动向的评说。2013年,《收藏》副刊将推出栏目“国宝华光”,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逐一评介国宝级文物重器,展示国宝之美和重器之重,让深藏于博物馆中的国宝华光,熠熠闪亮,照耀我们的生活,我们的未来。 中国国家...
翠玉白菜 北京有座故宫博物院,台湾也有座故宫博物院。 今年1月21日至27日,台北故宫院长冯明珠受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邀约率团来访。其间冯明珠透露,今年10月,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年度大展《乾隆皇帝艺术品味特展》,将向北京故宫商借30至40件乾隆文物展品,追寻乾隆艺术品味的养成,也探讨乾隆的收藏、鉴赏和生活趣味。台北故宫缺少乾隆肖像,北京故宫的肖像会被请去,乾隆时期的西洋钟等也将届时亮相。 ...
玉辟邪,汉,长13.2cm,宽4.8cm,高8.6cm 玉料青褐色,圆雕异兽,卧状,圆目,张口,头顶有角,身有翼,长尾。 汉代,造型艺术有很大的发展。许多动物、人物题材的作品形象生动,取材广泛。其中尤以各种不同形式的异兽最引人注目。这些异兽被赋予了超自然的特性,造型上有很强的气势。目前,在汉代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已发现了数件此类玉制作品,传世玉器中也有少量遗存。这件玉异兽形状劲健雄伟,神态凶猛...
玉夔凤纹樽,汉,高12.3cn,口径6.9cm,足径6.8cm 樽白玉质,有褐色沁斑。此樽有盖,盖面隆起,中心凸雕一花瓣形纽,纽周凸雕3个鸟形伴纽;器身表面有带状夔凤纹和谷纹,间刻小勾云纹;一侧有环形柄,顶端形成简单云形出廓,上饰一兽面纹。底有3个蹄形足。 此器造型端庄,图案精美,系仿青铜尊而作。早先它曾被认为是盛化妆品的奁。1962年,在山西右玉县大川村发现了一批青铜器,其中有两件器物上...
玉镂雕双龙首佩,战国晚期,长13.5cm,高7cm,厚0.3cm。1977年安徽省长丰县杨公乡战国晚期墓葬出土 佩青玉制,有色变沁斑,薄片状,整体呈“弓”字形。佩以中线为对称轴,对接双龙,两端雕龙回首仰视,唇吻部位卷曲夸张。龙身短而宽,饰凸起的谷纹,谷纹以短阴线勾连。佩中部廓外上、下镂雕云纹,上部及两下角都有镂雕的孔洞,可穿绳。 这件玉佩为成组玉佩中部的中心玉件。这...
玉龙首璜,战国晚期,长17.4cm,高6cm,厚0.3cm。1977年安徽省长丰县杨公乡出土 璜玉料暗青色,局部有因埋藏浸蚀而产生的色变,片状,弧形,约为三分之一圆周。璜两端雕侧面的龙首图案,其形似兽,耳贴于颈部,上唇厚大,下唇尖细,嘴部镂空且刻有齿纹。璜身饰凸起的谷纹,谷粒间以细阴线勾连。璜的上部中间有一小孔,供穿绳系挂。 龙首玉璜在商代已出现,一般为单龙首,璜体似龙身。西周时期出现了双...
兽面谷纹璧,战国晚期,璧径16.5cm,孔径4.8cm,厚0.3cm。1977年安徽省长丰县杨公乡战国墓出土 璧玉料呈绿色,因埋藏产生褐色沁。璧较大,略薄,两面饰纹相同。璧外缘和近孔边缘以单阴线为界,中部以两周阴线隔为内、外两区。内区饰谷纹,谷纹微凸起,呈旋状,其上又加阴线旋纹。外区一周饰3组双身兽面纹,兽面较宽,朝向内孔,以细阴线刻出,兽面两侧有伸出的肢体,细而长,似蛇身,交叉盘绕,兽面及...
玉螭凤云纹璧,战国,宽14.2cm,璧径11.5cm 此璧为新疆和田白玉制。璧两面各饰勾云纹6周,勾云略凸起,其上再刻阴线成形。璧孔内雕一螭龙,兽身,独角,身侧似有翼,尾长并饰绳纹。璧两侧各雕一凤,长身,头顶出长翎,身下长尾卷垂。 此玉璧不仅螭龙、凤鸟造型生动,璧表面的纹饰也不同于一般作品,没有采用常见的谷纹、蒲纹、乳丁纹,而是采用了勾云纹,使其与螭龙、凤鸟的搭配更为和谐,且加工精致。目前...
玉兽面纹剑格,战国,高2.2cm,宽5.5cm,厚1.7cm。清宫旧藏 剑格为新疆和田玉质,青白色,截面为菱形,两端薄,中间厚,两面均饰兽面纹。兽面为粗眉、凸眼,鼻以下不明显,兽面两侧饰勾云纹。作品中部有通孔,用以置剑柄。全器边棱锋利,光亮度强。
玉云纹珌,战国,高6.3cm,宽5.95cm,厚2.25cm。清宫旧藏 玉料为青白色,表面有较重的赭色斑,其色非玉料本身所带。器呈上宽下窄的梯形,两侧内凹,中部向两面凸起,表面饰阴线勾云纹,勾云纹中又有细阴线环形图及双短线。 此作品底面有细阴线花纹,应是后人所刻,又有相通的双孔,穿有绳结、长穗,是清宫所为。剑珌是剑鞘底端的饰物,所处位置很低,不能再饰长穗,此作品于宫内可能作为人身挂件或器物...
玉谷纹璏,战国,长6.5cm,宽2.3cm,高1.4cm。1977年安徽省长丰县杨公乡战国墓出土 此璏由典型的青玉料制成,这种玉料在除璧以外的战国玉器中很少出现。作品呈长方形,片状,两端向下卷,表面饰凸起的谷纹,每3个谷粒为一组,以阴线相连。 关于古代玉剑饰的各部位名称,文献记述有所不同,反映出时代、地区间的称谓差别。宋以来的古代图册中,多把此类作品标注为“璏”...
玉云纹剑首,战国,外径5.3cm,厚0.7cm。清宫旧藏 此剑首玉质青白色,呈薄片状,中心有圆孔,一面花纹较复杂,环孔有一周6瓣柿蒂纹,其外又有两周阴线勾云纹。另一面以双阴线分为内外两区,内区素而无纹,有3个隧孔,外区饰“丁”形勾云纹。 玉剑首中以圆形剑首最为常见,但像这种两面饰花纹的作品并不多见。
玉镂雕双凤式璜,战国,长13.7cm,高6.2cm,厚0.3cm。1977年安徽省长丰县柳公乡2号墓出土 璜玉色暗青,表面有沁斑,并有较亮的玻璃光泽。器呈扇面形,较薄,边缘呈凹凸齿状。璜两面形式和雕纹相同,表面铺饰谷纹,谷粒呈菱面状,微凸起,谷纹间又有6处卷云纹,其形与凤尾相似。璜顶部镂雕一对相背的凤,细身长尾,尾端粗而回卷,与凤首相对,凤身局部有较多的镂孔,可穿绳系挂。 战国时期,璜是玉...
官方微信
官方微博